上一页|1|
/1页

主题:英雄莫问出路 20位地产大腕不为人知的发家内幕

发表于2006-10-11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羡慕当老板的风光,却不去研究老板成功的原因。只想享受老板的权利和利益,却不担负(或付出)老板的责任和辛苦。典型的“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要知道每个成功的老板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或者辛酸。就如同开国的元勋们一样,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活出来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倒在了成功的路上。谨以此篇献给那些正在奋斗的未来可能成为的老板人们!
这是我以前转摘虽然没有什么艰苦磨难的描写,寥寥几字便概括了其事迹,但是里面的内涵却是希望大家琢磨。鞋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对于众多房地产大腕,大家能看到的是他们呼风唤雨的一面,是他们衣着光鲜的一面,是他们开名车住豪宅的一面。可是,对于他们背后的历史,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呢?
发表于2006-10-11
名片:山东希森集团董事长 
绰号:菜园子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园,自此在地产界一炮走红。 
报载: 
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讨饭为生,早年做过铁匠,并在面粉厂、装修队做过工人。1992年,他组建希森集团。1999年,梁希森以最大债权人的身份,用3.98 
亿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别墅工程玫瑰园———拖垮邓智仁利达行的项目。传说他目不识丁,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积累并运作着好几亿元的资产。 
风传: 
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过一年小学,从小受够了最刻苦铭心的磨难: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曾经浪迹四乡,谋求生路;为住旅馆填一张登记卡,他要求人帮忙;办完事后需要签字,他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其二、他有一个梦想:造起楼房,让所有家乡村民住进去。拆了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个养殖工厂上班,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出身影响梁希森----早年讨饭 :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怀有一颗拯救乡民的心。 
点评:不管他的“乌托邦梦想”结果如何,他为群众做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发表于2006-10-11
名片:中房集团董事长 
绰号:双枪将 
史前档案:官员出身,据说曾担任过万里委员长的秘书。1991年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 
报载: 
孟晓苏是共和国同龄人,祖籍山东,出生于苏州,长于北京。1968年中学毕业后,成为北京吉普汽车厂的普通工人。1977年参加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之后的工作历程中,他师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并相继取得了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2年孟晓苏大学毕业后,被选入中宣部新闻局工作,1983年进入国务院工作。1988年起,他先后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等职务,1991年调往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从此开始了房地产开发的工作生涯。 
风传: 
孟晓苏绝大部分的论文都是从子夜2点之后开始写的,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中房集团的写作习惯的形成与中南海的工作经历极为密切,所有文件都自己动手,从不用秘书。10多年来,他撰写和主编了10本房地产业著作,发表了180多篇论文。 
出身影响: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到商场自然游刃有余。 
点评:在官场和商场都有如此成就,还能说什么呢?
发表于2006-10-11
名片:太合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绰号:扑天雕 
史前档案:官员出身,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报载: 
李长山1951年生于河北玉田。下过乡,当过农民,做过铁匠铺学徒,当过兵,担任过新闻记者,也做过政府官员。曾任秦皇岛市城建局办公室主任、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管理局局长、秦皇岛市开发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秦皇岛市开发区科技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等一系列官职。1992年弃官下海,开始涉足房地产业。1997年加盟太合集团,主持过北京欧陆经典、时代庄园、太合嘉园、太合国际友谊村等多个大型项目的开发与经营。 
风传: 
其一、李长山18岁不到,就已经成了下乡知青,一个农民要吃的苦,他没少吃一点儿,当时铁匠的工分多,李长山就想办法当了一名铁匠的学徒;其二、1969 
年,他被送进唐山《劳动日报》举办的一个“土记者学习班”学习。机会加勤奋,使李长山参与采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的显著位置全文刊出,并引起唐山地区的轰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出身影响:官场历练很丰富,让他在房地产界也如鱼得水。 
点评:人生有很多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最好的一次
发表于2006-10-11
名片:棕榈泉国际公寓董事长 
绰号:神算子 
史前档案:银行高层出身,1996年涉足房地产。 
报载: 
1988 
年,学农业经济的曾伟时年26岁,他从四川某国家单位辞职,来到了海南。在海南,他先后在省政府、省人民银行工作过。30岁时候,曾伟已经成为了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一年后,他放弃了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决定下海,开始了他从商的生涯。刚开始曾伟做了一家投资银行,但据说他的第一桶金却是1996年涉足房地产时赚取的。不过,直到曾伟开发了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这一高档项目,他才广为业界所知晓。 
风传: 
其一、曾伟年轻气盛时的理想是当个县委书记,但他在四川却感到无法施展抱负,也陷入一个人生的低谷,于是他去了海南;其二、他辞官下海后,在美国谈判收购企业时认识了后来的太太妮可———那时妮可已经获得了美国国籍并打算在美国长期居住。据说认识的起因是因为找洗手间,曾伟则一开始就认准了妮可是理想中难得的伴侣。其三、曾伟一心要在公寓里打造出有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因此他每到国外高
档酒店,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电子测量尺蹲下来测量数据,也不怕别人纳闷的目光。
出身影响:在四川工作时已经表现出超前的意识,所以他下海;做房地产后,他也抢在多数人之前开发高档公寓。 
点评:坚持自己的信念,往往会取得成功。
发表于2006-12-16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的看法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