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牛刀:“易宪容辞职”考验中国社会的良知

发表于2007-04-02
易宪容的博客我经常看,但与易宪容的相识却是在香蜜湖水榭花都的不期而遇。那是深圳网和华盛地产请他来谈谈如何促进深圳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而且是网络直播。当时,他的敏锐和坦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互换名片时,他专门找来一支笔,把名片上主任两个字勾掉了,微笑着说:“他们怕我,不让我当这个主任了。”

    

我当时就笑了。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士大夫或学者,被革职的事屡见不鲜。当年李白受宠,杨国忠磨墨,李林甫脱靴,其狂放不羁的作派把两个奸臣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即便是后来被革职,他也是哈哈大笑,并赋诗一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棚蒿人?……近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坚决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老舍在文革中不忍其辱,跳进北大的未名湖;这都是中国学者可贵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所以,洒脱一点,没什么了不起。

    

当代中国学界,唯利是图者数不胜数,投机钻营者不乏其人,哼哼哈哈者汗牛充栋,而少有秉笔直书,为民请愿的正直的学者。易宪容是后者之一。尽管我本人在对市场的看法上,与易宪容还有过不同的意见,但这并不能代表我对他的不敬。有不同意见,只要拿出来公开探讨,就是对他人的敬重,我以为。

我们这个时代,广大民众已经不堪忍受高房价的压榨,民怨沸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正在朝着少数人手上集聚,广大中低收入人群都享受不到自己创造的财富,也就是穷人的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严厉的措施,设法促进社会和谐,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然而,许多好的政策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似将迷失,非常渴盼出现大学者、大思想家,不断点燃思想的火花,不断创造时代的激情,不断焕发社会的活力,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谐和繁荣。然而,我们的许多学者在干什么呢?一、充当利益集团的吹鼓手;二、利用话语权大肆圈钱;三、排斥不同意见压制学术自由,并试图将新思想的萌芽予以扼杀。他们的良知真的被狗吃掉了。

    

好在还有易宪容这样的学者,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敢说敢当。我们在他的文章中不难发现,他是高房价的坚决抵制和批驳者,他是民众利益的热情捍卫者;他藐视权威、铮铮硬骨;他无视威胁,一身正气。当然,他也是一个凡夫俗子,愤怒之中有些引用数据未必严谨,但他的思想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思想的主流,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无疑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可是,他却被撤职了。原因是,“我们这里(社科院)不允许不经论证,没有根据就发表言论。”——他的上司李扬如是说。

    

我们的良知呢,去了哪里?

    我们的正义呢,逃向何方?

    

这真是一个极不靠谱的时代。明明需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学者,可这样的学者却为流言所中伤,为权贵所诋毁。明明需要为民呐喊的歌者,明明需要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照亮夜空的丹柯,明明需要“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需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可却连一个易宪容也留不住。呜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易宪容的可贵,就在于他为广大民众,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良知。

    

我想起国际社会的一个圣女——特蕾莎修女。这位在两南战火中出生入死,救助妇女儿童的英雄,在一次炮火中,她看见还有30多名妇女儿童被困在战火中的村庄里,便只身一人,走进战火中。正在激烈枪战的双方看见这位伟大女性的高贵身影,不约而同停止了战斗,直到她把30多名妇女儿童全部带出战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说,联合国都没有能力让他们停战,你却让他们自动停战,你是一个人的联合国。这位伟大的修女在印度饥荒时,走进了印度的穷人中间,看见穷人都没鞋穿,他也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光着脚救助穷人,以至在她去世时,究竟该不该为她穿上鞋子,让她的所在国南斯拉夫和印度两国元首们争论不已,最后决定不穿鞋子,光脚出殡。从此,国际社会亿万民众从电视上,报纸上看见伟大圣母的牺牲和奉献。特蕾莎关注穷人的形象,充满了人类的良知。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关注人类命运,倾力救助穷人的伟大圣女。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的“饥荒”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同样需要一大批充满良知,富于牺牲和奉献精神的杰出人士来为庞大的穷人群体做些实在的事情,包括为他们呼吁和呐喊。易宪容事件,无疑将考验中国社会的良知。
发表于2007-11-21
ding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