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迎恩门曾是绍兴最繁华的地段

发表于2013-05-16

迎恩门是绍兴古代的水城门,位于古城的西北角,又名西郭门。古时凡朝廷命官以至皇帝亲临,必经此门,故称迎恩门。百年前,迎恩门曾是绍兴最繁华的地段。

发表于2013-05-16

迎恩门是绍兴古代的水城门,位于古城的西北角,又名西郭门。古时凡朝廷命官以至皇帝亲临,必经此门,故称迎恩门。百年前,迎恩门曾是绍兴最繁华的地段。

发表于2013-05-16

如今的迎恩门,随着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渐渐露出其迷人的魅力。迎恩门的周边环境改造工程结束后,将延续古时运河两侧前街后河、一河一街的格局,形成院落式、民居式、庭院式的建筑群落,成为新型的水乡社区。

发表于2013-05-16

清明小长假,不少外地游客都登上了位于绍兴城西著名城雕“启航”近旁的迎恩门城楼。站在“浙东屏藩”匾额下,顺着“吊桥”向西眺望,一片正在拆迁中的工地会映入眼帘——那就是对迎恩门周边环境改造的惠民工程;一旁正打太极的居民会跟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说,明年来看,这里就是“风情水街”了,和以前一样热闹

发表于2013-05-16

现在的人恐怕很少有闲情逸致边散步边度量一下两地之间的距离,可想当初,“步”曾是我们的祖先用过的长度单位:《越绝书》等古籍记载,勾践小城,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大城(也称“蠡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

发表于2013-05-16

越王城是“勾践小城”(在上一期“绍兴地理”中已经提到),而勾践时代的“大城”,则有更广阔的内容和更丰富的故事,也真正能代表通常所说的“绍兴城”。当时“大城”的范围不难找,就是如今环城路以内的这一带;如果可以把环城路由内侧向外侧“折起来90度”,那就可以想象古代御敌防匪之必需的“城墙+城门”式的绍兴城。

发表于2013-05-16

从文物原貌的角度看,如今绍兴城里的确是“只见台门而不见城门”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年久失修倒塌,有的是乱世(如太平天国时期)中被毁,当然最主要还是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筑公路和抗日战争的需要,于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绍兴城墙差不多已经“化”为环城公路……

发表于2013-05-16

现在绍兴老城区的基础是清朝绍兴府城。而实际上,府城的基础在南宋基本开始奠定,再早一些还可追溯到隋朝越国公杨素扩建的“罗城”。陈桥驿、颜越虎合著的《绍兴历史文化丛书之绍兴简史》一书中说,绍兴在南宋是与金陵齐名的全国两大城市,绍兴府城(即山阴、会稽两县县城)已经是一座拥有居民万户的城市;直到清末,绍兴府城内的布局都是这么一个基础。当然,绍兴古城的基本面貌得以较好的延续,离不开钱镠、汪纲等一代代“绍兴官人”对绍兴古城城门、城墙的修葺以及城河的疏浚……

发表于2013-05-16

从这个层面来说,得到新生的迎恩门,当然还有都泗门、府山城墙……它们不仅树立了地理的标杆,更是树立了时间的标杆,让匆匆前行的现代文明,也不会忘怀曾经的古城和那段历史……

发表于2013-06-26

老绍兴啊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