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云门寺:一部荒草掩盖的历史

发表于2009-12-15
云门寺:一部荒草掩盖的历史
发布时间:2009-11-13 16:55:26  作者:  来源:绍兴县报    浏览次数:19678  网友评论 4 条
平水镇平江村,秦望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这里茂林修竹,环境清幽,世外桃源一般。
东晋古刹云门寺就坐落在这里,此处也是王献之故居和陆游草堂的所在地,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性的土地,荒烟蔓草间,依稀可闻那些被掩盖的鼎盛,依然让人激动不已。
也许,我县深度开发南部山区旅游资源,这里正是最精彩的落墨处——
这里已被人遗忘很久
“越山千万云门绝”,唐代诗僧皎然当年游遍越中山水后,在诗中如此高度评价位于绍兴县平水副城的云门寺风光。“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这是万历《绍兴府志》中记载的唐朝诗人秦系的诗句,描述的就是云门寺层层叠叠的秀色。
位于平水镇平江村境内的云门寺,背依秀丽的秦望山,南临若耶溪,东西两侧青山相拥,风景独好。这个狭长的山谷茂林修竹,泉水叮咚,松涛阵阵,环境清幽,民居点缀其间,若隐若现,世外桃源一般。
云门寺自古为浙东佛门圣地,这里既是高僧辈出的辉煌寺院,又是文人墨客雅集场所。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无论山水风光,还是文化内涵,都可谓独步越中,让人刮目相看。只可惜,这里已被人们忽略很久了。
云门寺庙经历了多次兴衰更替,东晋以来,一直热闹非凡,明末走向衰落。辛亥革命后,平水佛教寺院每况愈下。抗日战争时,云门寺院遭日寇蹂躏,寺毁僧散。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一些寺院被毁,最终年久失修,湮于榛莽。现存墨池一潭、五云桥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两进及厢房数间。
三大文化亮点可圈可点
1 显赫的东晋古刹
云门寺距今1600多年,由东晋安帝下诏所建。这里本是皇家大族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旧居,因见五色祥云显于屋顶而建寺。
云门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东晋以来,云门寺古刹如林,大德高僧代代呈现,一度成为浙东传播佛教的中心,其历任住持都是当时著名僧人,创“即色空”学说的高僧支遁和“幻化宗”学说的高僧昙一都是出于云门寺。因此,厚重的佛教文化成为平水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目。
历史上的云门寺,辉煌比肩灵隐,规模十分宏大。从晋代到明清,光皇帝就有十余位为这里树碑建塔、赐名题额。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写道:“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
据悉,前不久,有爱好爬山的驴友深入现在云门寺后面的深山腹地,山野间看到一云门寺界碑,忍不住惊叹当年寺庙规模之大。
2 神秘的书法传奇
在绍兴,除了兰亭以外,书法史上不可磨灭的应该是云门寺了。
在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古画《萧翼赚兰亭图》,这是唐朝大画家阎立本之作,原作今佚,馆藏为宋朝临本。这张图上展示的故事,就发生在云门寺。
原来,云门寺前身为王献之故居,是他隐居练字之所。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此。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创出书法“永字八法”。智永有个徒弟叫辩才,也是有名的书法传人,智永弥留之际将《兰亭帖》传给辩才。唐太宗李世民爱此稀世之宝,明求不得,就派心腹御史萧翼化装混入云门寺,设计从辩才手中盗此帖,交给唐太宗。相传,这墨宝后来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不复见世。
这样的一桩书法传奇,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吸引人的旧事。
另据记载,在云门寺内,曾有王献之洗硕池等与书法相关的设施。智永和尚苦练书法的“退笔冢”与“铁门槛”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675年,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还在这里模仿兰亭雅集,举行修禊活动。
3 丰富的文化资源
越地山水精华集于此处,加上又是佛教重地,云门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脚步,这里曾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鸿儒云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孟浩然、王维、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刘基、徐渭等数十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都涉足此地,流连吟咏。浙东唐诗之路兴盛时,云门寺是诗人们在越中的必游之地,到过此地有名有姓的唐朝诗人就有四百多位,那时的云门寺真是“天下第一名人客栈”了。
据现住在云门寺的隆法师了解,历代诗人吟诵云门寺的诗歌成百上千,《全唐诗》直接诵及云门的诗作达五十余首。其中陆游一人就写了二十多首关于云门寺的诗歌。历史上这里曾有丽句亭景点,收录文人诗赋予其内。
云门寺这片清净佛教圣地,还是士子们励志攻读学习的选择之处。特别是陆游,更是将这里作为苦读之地,建有读书的草堂,现在还留有遗址。
许多宝贝“落魄”在荒草间
这里像一个沉睡的博物馆,山野间四处散落着残垣旧石,见证着这里曾经拥有的辉煌。
记者在“云门古刹”门口看到,半块在康熙年间题写的碑文躺在地上,日晒雨淋。在寺院的东侧厢房北端廊壁间,现存明朝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募修云门寺疏》碑一通,碑文记述云门寺地理位置以及募修云门寺经过。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但只是草草地用一块玻璃盖住,上面积满了灰尘。在碑的背后,有一池,传为王献之的“洗砚池”,.池水大概是因生活污染吧,已不太清澈,好像是有点浑浊的老人的眼睛。
而在附近的民居旁,石雕、石鼓、石板等残迹随处可见,农民的猪栏鸡舍、土坎地间,都可以看到旧砖古石。在一处野地里,记者看到了明末住持僧杉木祖师的纪念塔,杉木祖师曾去日本弘扬教义三十年之久。听当地人说,曾有日本僧人新中国成立后来此祭拜。
隆法师介绍说,文革期间,云门寺遭到了破坏,很多古建筑都被拆除,碑记等物被农民拿去作地基去了,所以这些民居的地下,应该还埋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散落在荒草间的东西,如果能够收集整理,恢复原貌,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记者从县文保部门了解到,目前的云门寺,除了寺庙入口处的“五云桥”和寺内的《募修云门寺疏》碑被列入县文保点外,其他的现存建筑物连县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现存的“云门古刹”门户矮矮的,显得谦逊而单薄,让人觉得实在难以载动这里千年的风流。
南部山区旅游开发
精彩落墨点
我县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休闲旅游整体开发工作正在不断深入。但是,令开发者们困惑的是,这里资源虽多,但缺少龙头带动,没有真正叫得响的旅游品牌,难度很大。而开发云门寺,把这个佛教圣地、书法圣地和旅游胜地展现出来,不愧为南部山区旅游开发的落墨点。
绍兴文史专家、文理学院教授邹志方说,云门寺的开发潜力很大,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将佛教文化、献之故里、陆游草堂等综合开发。他特别讲到,陆游著名的《游山西村》诗,根据考证,写的应该就是从云门到平水同康这一段路上的景色,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现在开发休闲旅游最珍贵的宝贝。
据平水副城建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云门寺的保护开发,建管委近年也一直在考虑。早在前两年,已经对寺庙做了一定的修缮。去年还与我省的一些知名寺庙进行过接触,想借力开发云门寺,但后来因多种原因,方案被搁浅。最近,《绍兴县会稽湖休闲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其中也提到了云门寺的保护开发问题,但具体的规划思路还在酝酿中。
承载着悠久古越文化的云门寺,需要大手笔投入,更多地进行创造性保护,才能真正焕发昔日异彩,担当起带动南部山区旅游的重任。

来源: 绍兴县报  作者: 刘钊林 陈芳 实习生 秦珠芳
上一页|1|
/1页